DESIGN STORY

京都府警察本部

调节风与光、保守又开放的古都公共建筑

保持当地的自然属性 「公共性」

建设新政府大楼的目的是为了整合旧政府办公主楼(文化厅搬迁的历史建筑)和老朽化的旧附属大楼的警署职能,以提高发生灾难时的危机管理能力。
规划用地靠近京都御所,位于包括京都府政府办公楼在内的大型建筑群北端,同时面向居民区。另外,由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盆地气候,以及包括在发生灾害时需要强有力的警署职能等,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探讨最为合适的“建筑存在方式”成了规划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课题。我们根据所需条件衍生出“景观”、“环境”、“安全防灾”这三个主题,并将其整合到一个建筑系统中,通过赋予该建筑日常可见的“形态”,在警察办公大楼这类具有权威性和威慑力的建筑类型中引起了轰动,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新的公共标志,并将其打造成了当地自然的一部分。

伫立于古都的建筑形态
「景观」

设计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巨大的体量与京都的城市景观相协调,特别是南侧的政府办公区与北侧的小规模住宅区,探讨如何面向这两种不同的城市景观,成为了决定建筑“形态”最重要的主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利用屋檐和侧墙的水平分割来形成深邃的阴影,从视觉上达到缩小建筑体量的效果,且与京都城市景观中水平连续的屋檐相协调。此外,我们还巧妙地利用了因日照限制而形成的建筑退界,成功营造了将6层高的建筑物从北侧住宅区看只有3层高的视觉效果。

  • 继承传统

    混凝土屋檐和侧墙强调水平线条,墙板特有的质地感,创造出顺应自然光变化的丰富阴影。1层入口处和6层武道场的内墙采用了外露式的杉木纵向格栅。通过强调水平线条的外观和强调纵向线条的室内,来表现京都城市景观特有的横向联排屋檐与竖向格栅建筑之间的关系。

  • 根植于气候风土的形式
    「环境」

    第二个课题则是针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盆地性气候,通过降低热负荷实现节能化,并为担负着保护生命重任的职员创造能够减少压力的工作环境。
    首先,屋檐的宽度根据方向的不同而变化,1.2m高的侧墙几乎能够完全避免阳光的直射。其次,我们还采用了非常简易的系统,单开式的窗户(带纱窗)可以轻松调节打开和关闭,即使在潮湿的雨天也能实现自然通风,以及从内部进行玻璃清洁。另外,室外空气通过被称为“采光井”的楼梯井进行重力通风,并通过顶部的天窗排出,从而大大减少了在换季时对空调的依赖,并可以利用明亮且舒缓的楼梯来调整工作心情。即使该建筑的进深非常深,但通过我们的设计,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然光和微风,我们希望为忙于夜班和日常繁忙工作的职员提供平静舒适的办公环境。这不仅是为了避光、挡风、挡雨,也是为了给人们带来舒适感,是一种根植于气候风土的“形态”表现。

  • 警署职能应有的姿态
    「安全防灾」

    第三个课题是确保警署职能所需的安全和防灾性能。
    外墙由预应力混凝土制成,建筑外观经久耐用,彰显其坚固性,相比于普通建筑的墙体,该建筑的侧墙略高,呈U型向外延伸,作为办公室的储藏空间,既挡住了地面的视线,又确保了城市景观。此外,在入口高度的设计上考虑了可供公交车通过,以及确保了向城市开放的大厅空间,同时通过免震系统可视化的台阶和坚固的扶手威慑・防止恐怖主义和其他形式的袭击。这种既保守又开放的建筑形式,诠释了警署职能应有的姿态。
    防灾措施包括了采用中间层免震结构和坚固的核心筒结构体系,以应对巨大的地震灾害;采用简易技术、以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为基础的设施系统;采用防潮屏障和应急雨水储存池等,防止洪水泛滥,确保发生灾害时政府办公大楼具有高度的连续运作能力,适用于灾害响应中心。

  • 反向利用严格的规划条件
    「设计手法」

    除了25m的限高外,整个用地因北侧居住区而受影响的日照限制、要求建筑墙体退界的分区规划、防止用地内建筑之间火灾蔓延的分隔距离、老城区的景观规定等,需要满足这些严格的条件下,确保该项目近30,000㎡的建筑体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包括了停车、仓库等许多警署职能的后勤空间设置于地下2层。但与此同时,通过有效利用这些规范限制,确保了与古都相协调的城市景观。另外,由于需要将拥有精密设备的科搜研、警备部、刑事部等多个部门以复杂的关系进行串联,因此在大楼的所有楼层・外围都采用了高度灵活的正方形平面规划,还可以与简易的采光・通风系统相结合,能够灵活的应对设施运用后的部门布局的变化。该设施自建成以来,因其易用性而备受赞誉,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灾害时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竣工年
2020年
所在地
京都市上京区
延床面積
27,706m²
階数
地上6层、地下2层
構造
S/局部SRC/RC/中间层免振

京都府警察本部

点击此处浏览“京都府警察本部”的详细项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