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STORY

濑户市立虹之丘学园

追本溯源、赋形建筑

  • 童年的记忆
    ~一处名为濑户的城市

    即便是设计师,也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到自己的故乡或是与自身相关土地的设计工作。但我作为设计团队的一员,非常有幸得到了如此宝贵的机会。濑户市是全国著名的陶器生产地。由于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在原城市公园的规划地上合并了5所小学和2所中学,该设施成为了濑户市的第一所小・中一贯制学校。
    生活在濑户市的孩子们对陶器非常熟悉。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窑炉,孩子们会在每年举行的“濑户物产庙会”上展示他们的作品。甚至家中有亲戚是陶艺家的也不足为奇。
    我的爷爷曾在本项目的规划地附近经营过一家陶器工厂。当时正在规划中的城市公园也牢牢地印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我至今还记得当初在爷爷的工厂制作陶器时满手是泥的样子。也还记得从规划公园一直走到树林的景象。就这样我一边追溯着儿时的记忆一边投入到了设计之中。

  • “陶艺之乡”中犹如
    “登窑”般的学校设计

    濑户市发展陶器的原因之一是因该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有效活用高低差便于登窑的建造。在本次的项目中,我们充分利用高低错落的用地条件,将孩子们的成长视为一道陶艺工序,打造了一所连接城市与森林的如同“登窑”般的教育设施。
    不言而喻,阅读对于儿童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但想要灵活运用到设计上却显得有些困难。即使是那些不愿大费周章跑去图书馆的孩子,如果眼前有书,也可能会不经意的拿起来看一看。我们在考虑如何打造适合儿童的图书馆空间后得出的答案是,在位于儿童活动路线的中心处,规划一个带有开放式图书馆功能的互动空间。
    透过如同登窑密室般(粘土制作室)的教室窗户,可以看到孩子们充满活力的景象,与书架和舞台融为一体的大阶梯,为活动中的孩子提供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利用高低差,我们打造了看似简单却具有多用途的空间。虽然就读9年制小・中一体校的学生们会在年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我们相信当孩子们欢聚在一起时,高年级的孩子们会守护着低年级的孩子,低年级的孩子们也会积极主动地与高年级的孩子进行互动,从而形成活泼欢乐的热闹景象。

  • 市民心中的濑户风景“泥土”、“窑洞”、“小径”

    为了确保能够获得到优质的泥土,一直以来持续着露天开采的采土场也因其外观被称之为“濑户峡谷”。“本业窑”是江户时代建于斜面上呈阶梯形状的窑炉。将余下的废材二次利用到窑炉的道路与墙面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窑垣小径”。那些曾经在市民心目中熟悉的情景被零星装点在校园的各处。
    在部分外墙・内墙的装饰面上,还掺入了濑户当地采集的泥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结合了当地市民的各类意见与想法,其中包括当地陶艺家制作的艺术品、签名,由当地组织捐赠的攀岩墙等,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设计激发出孩子们对濑户这座城市不一样的情感。

  • 引进低碳技术
    为今后发展做准备

    在全球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社会形势中,教育设施也同时需要推进低碳发展。在当初项目规划设计时可供我们参考的同类学校案例并不多,我们通过充分利用高地环境来实现建筑的节能性,并且通过积极使用当地生产的木材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贡献。该设施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实现了这两大举措,并且作为先进范例被公认为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项目。本项目的设计过程绝非易事,但通过各个参与方的共同努力,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全市首例达到ZEB Ready(与普通学校相比能源消耗量减少50%)标准、建筑约1/2由当地产木材制成的、充满温馨校园氛围的教育设施。通过导入BEMS(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即使在项目竣工后也对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实现各个设施的能源消耗可视化并对今后的运营改进提供支持与帮助。

    相关的设计故事

    迈向无碳社会:结合空间性和节能性的设计想法

由孩子们创造的新濑户风景

“虹之丘学园”这个名字是由学区内的孩子们通过征集的形式命名的。看着建成后的学校,让人不禁赞叹它的名副其实,如同它响亮的名字一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节假日期间作为社区图书馆对外开放,当地市民也常聚于此。自学校开办以来,该学区的青少年人口一直在稳步上升,该设施在吸引更多人前来的同时,也为当地增添了一份活力。孩子们在这样的良性环境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创造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由衷期盼着这所学校能够成为将来在这里长大的孩子们心中所畅想的一道怀旧风景。

竣工年
2021年
所在地
爱知县濑户市
延床面積
15,701m²
階数
地上2层地下1层
構造
RC局部S

濑户市立虹之丘学园

点击此处浏览“濑户市立虹之丘学园”的详细项目内容。